2017 年最萬眾矚目的話題莫過於行動支付了。你對瞭解行動支付嗎?知道什麼是行動支付嗎?打算使用行動支付嗎?且看 Money101 系列相關文章,讓你窺透行動支付的前世今生。
什麼是行動支付
行動支付泛指使用行動裝置進行付款的服務。在不需使用現金、支票或信用卡的情況下,消費者可使用行動電話支付各項服務或數位及實體商品的費用。
(編按:使用非貨幣 / 現金的概念其實在很古老的時代就曾經出現過,在經過了這麼多年之後,搭配著科技的演化,又即將進入沒有貨幣的世代,是不是也挺有趣的呢?)
電子票證是行動支付的磐石
其實,更直白的來說,行動支付的前身其實就是大家現在比較熟悉的電子票證,電子票證當中普及率最高,應該是信用卡跟悠遊卡了。信用卡解決了需要攜帶大量現鈔在身上支付的窘境(怕被搶、或自己不小心遺失)、悠遊卡則是解決了搭車時候身上找不到零錢的慌亂(投一整張百元鈔搭 15 元公車,能不慌亂嗎?)。而現在大家眾所期待的行動支付,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把你的信用卡或者是銀行帳號與你的手機結合在一起,讓付錢這件事情,變的更為便利。
延伸閱讀 - 7 家信用卡發卡機構,Apple Pay 即將在台推出
金管會於 2009 年制定了「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該條例之第三條已明確規範,在臺灣所謂的電子票證指的是「以電子、磁力或光學形式儲存金錢價值,並含有資料儲存或計算功能之晶片、卡片、憑證或其他形式之債據,作為多用途支付使用之工具。」故符合上開規定要件即屬電子票證,應受金管會規範。
更簡單的說,行動支付就是進一步把這些實體的信用卡、悠遊卡或是店家儲值卡等… 在行動支付的世界裡就是將這些實體卡片虛擬化,消費者可以透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上網裝置,取代傳統用實體貨幣、信用卡支付的型態來完成交易。
行動支付的優劣
行動支付的行動裝置具有攜帶便利以及容易操作的特質,讓消費者可以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在消費當下付款也同步完成,消費紀錄不但一目了然,更可幫助消費者做收支規劃。
但,更多人擔心的應該是使用行動支付是否會更容易發生個人資料外洩、程式漏洞、駭客入侵以及裝置遺失等風險,故,若想要普及行動支付,強化資安風險管理,才能讓人安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