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信用卡總覽
1 月份的信用卡統計資料顯示,流通卡數及有效卡數均較前一月份成長 13 萬張左右,有效卡率也提升至 67.3%,維持成長的態勢。若分析當月簽帳金額,從過往資料來看,年度的 1 月並非刷卡量高峰,簽單金額也較上年度 12 月減少,但 2018 年 1 月信用卡刷卡量仍維持了一定的熱度,與 2017 年 12 月刷卡量相較,不僅沒有減少,反而成長了 7.9%,當月總刷卡金額逼近 2,483 億元。細看 1 月消費,除了預辦年貨外,也適逢學生學期結束,部分學校先發下學期繳費單,家長開始刷卡繳交學費,而寒假開始也代表出遊人數增加,帶動國內外的刷卡量提高,另外還有保費繳交,和幾項行動支付在開春推出的優惠,包含 Line Pay 我的條碼支付超商回饋活動、國泰信用卡綁定三大 Pay 於 7-Eleven 享回饋,以及永豐和新光銀行加入 Apple Pay 推出新優惠,都讓一月的刷卡熱度不減反增。
個別銀行表現
分析有效卡數前六大銀行資料,1 月份有效卡數及單月簽帳金額由國泰世華銀行奪魁,流通卡數則由中國信託銀行摘冠,六大銀行的有效卡數及流通卡數均較上個月成長,簽帳金額以國泰世華成長最多,較去年 12 月成長了 36.3%,台新銀行及台北富邦也有 10.6% 和 7.3% 的成長。中信則較上月簽單刷卡量減少了 7.4%,去年 12 月許多中信 Line Pay 卡友趕搭 3% Line Points 回饋末班車,因此衝高了當月簽單刷卡量,隨著 2018 年 Line Pay 信用卡刷卡回到 2% Line Points 回饋,對中信刷卡量的影響可持續觀察。另一方面,花旗是前六大銀行中,唯一單月簽帳金額較去年同期 ( 2017 年 1 月) 及 前一個月份 ( 2017 年 12 月) 均呈現負成長的銀行,雖然花旗的有效卡率在所有銀行中仍維持第一,或許是刷卡金額不高,因此未拉高花旗的單月簽帳金額。
*流通卡數是以發卡總數減去停卡總數,且卡片狀況為正常者統計,有效卡數則為近六個月有消費紀錄之卡,故有效卡比率相對較高者,持卡者對於該銀行的信用卡使用頻率或許是較多的,或並非最常使用,但一直持續使用中,對該銀行的信用卡有一定的黏著度,下表為 2018 年 1 月有效卡率 TOP10。
個別銀行中,2018 年 1 月的簽單金額較 2017 年 12 月簽單成長量前十名為以下銀行:
2018 年 1 月信用卡簽帳金額與 2017 年 12 月相較,成長量前兩名為國泰世華及台新銀行,不少消費者於 1 月使用國泰世華 Costco 聯名卡預辦年貨,或使用國泰世華的信用卡繳交保費,另一方面,國泰世華、台新兩家銀行分別有討論度高,回饋率也高的 KOKO Combo icash 卡及 @GOGO 卡,並且積極布局超商,國泰世華為首波 7-Eleven 開放刷卡的唯一名單,並搭配 3 大 Pay (Apple Pay、Samsung Pay、Google Pay) 享優惠,台新也有周六至全家刷台新滿百享回饋活動。
第三、第四名則為台北富邦及新光銀行,因時間為保費繳款高峰期,也帶動了相關刷卡量成長,特別是新光銀行較去年 12 月增加 28% 刷卡量,成長金額及成長率明顯成長,除了刷保費,新光銀行一月新加入 Apple Pay 也增加了刷卡通路。另一間一月新加入 Apple Pay 銀行為永豐銀行,除此之外,永豐信用卡有刷保費優惠,2018 年初開始也新推出多項刷卡金回饋活動,帶動刷卡量成長,成為成長量第六。
渣打銀行一月新發 17,307 張信用卡,多為現金回饋御璽卡,新戶前三個月 6.88% 高現金回饋率,帶領簽單金額成長,擠進了成長量第十名。
另外 2018 年 1 月銀行整併作業:元大與大眾銀行、星展與澳盛銀行的資料整合完成,但 2017 年 12 月資料元大/大眾,星展/澳盛仍為分開計算,本次簽帳金額成長 TOP 10 表格在統計時將元大/大眾,星展/澳盛 2107 年 12 月資料手動合併統計,成長量並未進入前 10 名,特此說明。
更多信用卡統計資料分析文章,可參閱2017年信用卡統計資料。